公告动态
点击排行
首页 > 新闻集锦

    李建华:以改革为动力 向改革要红利

    时间:2014年03月10日 00:00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作者:    阅读:

    以改革为动力 向改革要红利

    ——访全国人大代表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

    宁夏日报记者 沙 新 连小芳 王建宏

    全国人大代表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。记者 苏保伟 摄

    3月7日下午,北京,全国人大会议中心。一间小会议室内,全国人大代表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利用会议间隙接受宁夏日报记者专访。

    李建华书记以开启宁夏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为核心议题,谈开放、论发展、说和谐、讲环保,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建设开放宁夏、富裕宁夏、和谐宁夏、美丽宁夏的美好图景。

   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,要勇于削手中的权、去自己的利、割自己的肉

    记者:李书记您好!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您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?

    李建华: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报告,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总结工作客观全面,分析问题实事求是,任务措施明确具体,集中了各方智慧,反映了群众期盼,顺应了发展大势,具有很强的战略性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,是一个鼓舞人心、催人奋进、求真务实、符合实际的好报告。

    报告的亮点很多,我感触最深的一点,就是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这条主线,每一部分都以改革来统领、来展开。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改革的总蓝图,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就是改革的施工图。总结成绩时,报告讲到,过去一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,这些成就来之不易,其中改革是一个重要因素,也是一条经验;分析问题时,报告指出了我们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以问题倒逼改革,通过改革解决问题;部署工作时,报告明确提出,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,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,更多释放改革红利。行政体制、财税体制、金融体制、科技体制、户籍制度、城镇化、农村改革等,每项工作都有改革的任务、改革的要求、改革的举措。

    记者: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,在您的主持推动下,自治区党委出台了《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》,响亮提出了深化改革,全面建设开放宁夏、富裕宁夏、和谐宁夏、美丽宁夏的战略构想。请问,宁夏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在哪里?如何推动今年改革目标的实现?

    李建华: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。对宁夏这样的西部欠发达省区来说,“关键一招”的定位更具现实针对性。宁夏地域面积小,容易一竿子插到底,适合做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。我们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中,必须把改革贯穿始终,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,凝聚改革共识,落实改革举措,向改革要红利。

    正如你们所说,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。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,大家同时受益、都说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举个例子,改革是从联产承包开始的,“交了国家的,留够集体的,剩下的都是自己的”,等于是三方都受益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红利的释放之后,现在的任何一项改革,都是利益之间的博弈,都是难啃的骨头。

    要改革,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创新。比如说,我们宁夏地处西部,长期以来总是跟随着东部的步伐发展,但有时候我们的行政审批事项比东部还多,这样就很难吸引投资者。又比如,从我们的存贷比来看,存款远远大于贷款。在东部是“用别人的钱,办自己的事”,而我们的发展主要依靠转移支付来推动,靠国家的重大项目来拉动,在资本和金融领域,我们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解放,市场的活力还没有充分激活。

   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,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,要勇于削手中的权、去自己的利、割自己的肉。去年以来,我们围绕宁夏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制约瓶颈,深入调查研究,广泛听取意见,制定出台了《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》。《决定》涉及的262项具体改革任务,没有哪一项是不费气力就能完成的,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,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,创新体制机制,敢于较真、敢于碰硬、敢于亮剑,以改革推动发展,以改革保障民生,以改革促进稳定。

   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,我们将从制度设计、组织领导、任务分工、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,认真谋划和推进宁夏的改革工作。要对262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,明确改革的内容、目标、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,对每一个改革事项都列出推进计划表,改什么、谁来负责、什么时候完成,都清清楚楚。目前,我们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,对农村改革、国有资产管理改革、城镇化改革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、金融改革、文化体制改革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8项涉及面广、跨部门多、难度较大的改革明确由省级领导牵头负责、协调推进。按照分工方案和推进表,今年我们将完成63项改革任务,全面推开62项改革任务,试点启动23项改革任务。

    推进扶贫开发由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转变,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

    记者:改革创新涉及方方面面,也包括扶贫工作。去年3月21日,您上任后的第三天,就深入南部山区调研,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?您如何考虑解决宁夏的贫困问题?

    李建华:我去年3月19日正式到宁夏工作,第一站就到南部山区调研,因为这里既是革命老区,又是回族群众聚居地区,更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。党中央、国务院牵挂着这里的发展,很多中央领导都在任期内到过西海固,宁夏的全面小康也要看这里能不能赶上来。想方设法解决西海固地区的贫困问题,使这里百姓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,是各方面的共同心愿。当然,第一次看了以后,我对中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也感到振奋。

    年前,我到西海固那些将搬未搬的生态移民家里,看到很多家庭还很困难。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等原因,我区还有100多万贫困群众,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,比例远远高于全国。因此,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以百姓之心为心,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快扶贫攻坚进程。

    扶贫开发关键是要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。要改革创新,在原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,推进扶贫开发由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转变。突出产业扶贫,立足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,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开发,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就业、增收、致富;加大培训力度,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,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,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,增强致富本领;继续抓好生态移民工程,突出稳得住、管得好、逐步能致富,同时采取整村推进等措施,统筹解决好其他65万扶贫对象的脱贫问题。

    近年来,我们通过加强闽宁、浙宁、津宁以及京宁、沪宁等区域合作,开创了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新机制,形成了闽宁镇这样的对口帮扶工作典范。下一步,还要用活扶贫资金,打捆整合专项资金和行业扶贫资金,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、社会资金、企业资金,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放大效应,力争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走在前列,创建国家扶贫开发的“样板”。

    减肥瘦身,破除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

    记者:您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并提出打造“在西部最优、比东部更优”的投资发展环境,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思路。

    李建华:市场经济是“候鸟经济”,哪里的投资发展环境优、成本低、服务好,企业就到哪里投资发展,项目资金就往哪里聚集。

    我们要抓住东部地区腾笼换鸟、大批产业转移的机遇。承接产业转移,不是简单的平移,而是要提质升级,不是东部淘汰了才移到西部来,而是要在更高起点上承接。要让更多的好项目落地宁夏,不能只靠普惠性的转移政策、倾斜性的税收政策和特殊的优惠政策,更要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
    这些年,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客观地说,作为西部地区、民族地区、欠发达省区,宁夏的经济发展、社会建设、民生水平相对还比较滞后,与东部地区在资金、人才、地理位置等方面相比,没有什么优势可言,要想缩小差距、赢得发展主动,必须打造西部最优、比东部更优的投资发展环境。西部最优,就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切实提高行政效能,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交钱、少跑路,少走程序、少跨门槛。比东部更优,就是要发挥和放大宁夏人质朴、热情、好客、实在的特质,让企业和客商在宁夏宾至如归。

    打造“两优”环境,突破口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。去年以来,我们取消、下放、转移行政审批事项223项,清理取消各类收费82项,免征12项,降低收费标准20项。前几天,我们又取消和调整了294项行政审批事项。今年,还要继续减肥瘦身。一是实行行政审批事项负面清单、政府权力清单“两个清单”,采取“一门受理、多证联办”的行政审批“一个模式”,坚持“三个一律”,即凡负面清单以外、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,直接面向基层、面向群众、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审批权限,自治区级权限内的企业核准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,到今年底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%。二是大力实施审批流程再造,减少审批环节,对审批前置中介服务先“清零”再逐项清理,对重大项目开展跨部门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服务,力争年内行政审批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%。三是清理不合理收费,严格规范涉企检查等活动,严肃查处乱收费、乱摊派、乱罚款,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。

  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不能搞“数字游戏”“压缩饼干”,既要把数量降下来,更要把质量和效率提上去,下决心解决行政审批中一些隐性问题,破除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。

    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,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、地绿、水净的发展空间

    记者:记得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您动情地讲:再过若干年我们这些领导干部重回宁夏,如果看到老百姓不再拥有清洁的水源、清新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,我们就问心有愧。请问您对环境如此重视,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?

    李建华:现在,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,有时甚至超过了对经济发展的关注,从过去的求温饱,变成现在的要环保,希望呼吸上新鲜的空气、喝上干净的水、吃上放心的食品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里。

    我们宁夏天蓝水净,空气清新,这是一张靓丽的名片,一定要倍加珍惜。黄河从宁夏穿境而过,保护宁夏的环境,就是守卫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宁夏干旱少雨,环境承载力和降解能力弱,要牢固树立“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宁夏最大优势”的理念,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,绝不要发臭的GDP。一是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,把全区的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好,把生产力布局好,把生态红线划好;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加强对节能减排的考核;三是加强生态建设,植绿种草,美化环境。

    总之,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、地绿、水净的生存和发展空间,建设美丽城市、美丽乡村、塑造美丽心灵,打造绿色、宜居的美好家园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无愧于心,无愧于事业,无愧于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信任,无愧于宁夏回汉各族群众的期待。

    新闻媒体要传播好改革声音,发挥好舆论监督职能,各级干部对舆论监督要有承受能力和容纳的胸怀

    记者: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发展文化艺术、新闻出版、广播电影电视等事业作出了部署,请问您对我们新闻媒体有什么要求?

    李建华:新闻媒体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担着引导舆论、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职责。当前,传统媒体既面临同行业的新闻竞争,又经受着新媒体的冲击。我认为,虽然新媒体方兴未艾,但传统媒体只要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,在不同的时期都会焕发青春。

    认为传统媒体已经过时了的说法是错误的,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正能量和正面宣传的主阵地。新媒体替代不了传统媒体,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和受众层面发挥不同的作用而已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,一方面要通过新闻报道传播好改革声音,凝聚改革共识,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。另一方面,媒体自身也是改革的参与主体,要从传播内容和管理方式两个方面入手,坚持以问题倒逼改革,激发内在活力,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。要发挥好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,各级干部对舆论监督也要有承受能力和容纳的胸怀,自觉接受监督,推动工作开展。

    (原文载于《宁夏日报》2014年3月10日第1版)